12月26日,由中国能源研究会主办、中国能源研究会储能专业委员会、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承办的“2024中国能源研究会年会储能专题论坛”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盛大召开,本届论坛以“数智融合推动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邀请了有关政府主管部门、中国能源研究会、电网公司、发电集团、科研院所、储能领军企业等单位研讨。
中国能源研究会理事长史玉波在致辞中提到,当前,能源行业正在加速向数字化、智能化和绿色化升级。随着储能产业的蓬勃发展,带来了设备利用率低、安全风险增大、运维成本高等问题。数智化技术与储能技术的深度融合,能够实现储能系统的精准控制、智能运维和高效管理,进一步提升储能设备的性能和可靠性,拓展储能应用的广度和深度,从而为新型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和优化调度提供坚实的保障。相信通过各位专家学者的深入研讨和经验分享,通过企业界代表的实践案例展示和交流合作,一定能够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为解决当前储能产业发展面临的难点问题提出有效建议,为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积极力量。
国家能源局能源节约和科技装备司能效与储能处处长徐梓铭在致辞中介绍,截至2024年11月底,全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6191万千瓦,在新型电力系统中发挥了调峰调频等多重功效。与此同时,新型储能有力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融合发展,产业上下游投资超过了近万亿。可以说新型储能已成为能源领域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体现。徐梓铭表示,新型储能在快速发展的同时,行业发展也面临多重挑战。下一步能源局将坚持问题导向,针对性开展相关工作,包括强化顶层设计、支持科技创新、促进科学评价等。
中国能源研究会储能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理事长陈海生在致辞中表示,在我国储能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时期,数智融合将成为产业发展的新引擎,并将对储能产业的发展格局产生深远影响。数智融合为技术突破带来新的契机,为市场应用开拓了新的空间。同时针对储能产业在数智化转型过程中存在的人才短缺、数据安全管理、资源开发等问题,中国能源研究会储能专委会将积极发挥产业智库和桥梁纽带作用,在产学研用、国际交流合作、标准制定完善、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工作,共同探索出一条适合数智融合推动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创新之路。
欧盟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讲席教授孙金华在《电化学储能系统安全防控技术进展及展望》报告中指出,基于目前国内外电化学储能电站的安全形势,安全已经成为该行业发展过程中的痛点和瓶颈问题。报告重点介绍了学界和产业界围绕储能电站在本质安全、过程安全、消防安全三道防线上的技术进展。孙金华强调,要守住电化学储能行业的安全底线,保障行业健康发展,必须要从技术、标准、管理等多方协同,应该从卷价格向卷技术、卷服务、卷价值转变,这也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基本保障。
国家能源集团新能源技术研究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朱海涛介绍了国家能源集团在新型储能产业的发展实践和思考。目前国家能源集团新型储能装机约3GW/6GWh,同比增长超过85%,预计“十四五”末新型储能装机规模将达到10GW/20GWh。应用场景聚焦电源侧,主要围绕火电机组调节能力提升、沙戈荒大基地、海上风电集中送出三个方面开展工作。同时围绕新型电力系统需求,国家能源集团重点布局了规模化储热、大容量电化学储能、大容量长时物理储能、高功率高惯量物理储能四大方向,通过上述的技术布局和示范项目应用,提升了涵盖储能电站全生命周期的储能技术服务能力。朱海涛建议,希望提高新型储能在安全、质量和环保方面的标准编制,提高整个行业准入门槛,避免内卷,支撑行业实现健康有序的发展。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史新红在报告中指出,在我国双碳目标下,电力系统正在发生显著变化,给当前的市场机制也带来一定影响。新兴市场主体参与市场化交易的物理特性和经济特性与传统主体存在较大区别。比如说储能没有典型的启动成本、空载成本以及典型的分段电力成本曲线,其收益受储能充放电价差的影响较大,并且储能充放电行为是相互耦合互相制约的,这些物理和经济方面的差异也将导致新型主体在市场参与方式和报价模式上需要做出新的调整。对未来新型电力系统而言,每引入一种市场主体就要设计与其特征相匹配的申报方式和出清方式,随着主体种类越来越多,模型复杂度和申报复杂度也将越来越高。
西安交通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徐友龙在报告中提到,锂和钠电池原理上看没有区别,材料体系也相类似,只是材料的氧还电位略微不同。他在报告中重点介绍了氟磷酸钒锂、镍锰酸锂、富锂锰基材料、氟磷酸钒钠、锂硫电池硫宿主材料等几种新型的锂/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以及聚合物型锂离子固体电解质和磷硅酸锆钠钠离子固体电解质的最新研究成果。固态电池作为下一代电池技术竞争的制高点,近年来受关注程度很高。徐友龙强调,相比商业化的液态电解质,全固态电池可同时实现高能量密度和高安全性,但是难度也非常大。主要是固体电解质与正极、负极材料的接触电阻比较难降低。从现有固态技术来看,不同材料不同配合差距相当大。最后徐友龙用一句话对固态电池进行了总结:任重而道远。
天津大学英才副教授李超在报告中介绍,目前电力系统对储能电站的建模就是直流的电压源加内阻,这个反映不出来储能电站真实故障的特性,所以在此基础上我们开展了储能电站多层级建模和故障分析。以内短路故障为例,有轻微和严重之分,如何定量衡量内短路故障的程度,提出了基于电压幅值差的内短路辨识方法,这样可以快速的识别出内短路的电池,然后进行有效的处置。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内/外短路故障保护装置,可以实现对储能电站直流侧故障快速辨识,发生故障的时候可以在30毫秒之内识别故障发生和报警,保障储能电站安全稳定运行。
随着储能电站数量和单站容量的激增,储能电站在健康管理方面面临重大挑战。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综合能源事业部技术总监罗文广在报告中指出,储能健康管理作为储能电站运营的核心部分,涉及安全监控、故障分析与预警等重要功能。中车株洲所基于轨道交通十余年积淀的运维经验,通过全过程数字化、AI引擎算法加持,构建了储能电站全生命周期智慧运营及健康管理体系。
近两年来,构网技术概念已被业内广泛接受,并开始规模化应用。南瑞继保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刘为群重点介绍了南瑞的构网型储能关键技术与应用。刘为群指出,构网技术是新型电力系统稳定的基石,可以应对英国电网“8.9”大停电、我国西部地区新能源连锁脱网等问题。储能是最理想的构网设备,可以支撑电压和频率稳定、提供惯量响应和阻尼,属于功能最齐全的构网型设备。南瑞继保从研究电力系统稳定和控制角度出发,提出了基于储能系统打造理想同步电源的理念,将具备核心能力、能够实现电网支撑的技术定名为理想同步电源型构网技术,成功打造涵盖构网储能、静止同步调相机、构网SVG及构网柔直在内的多元构网装备体系。
随着各地电力市场建设的逐步成熟,新型储能电站入市交易成为常态,这对储能电站智慧运营提出更高要求。新源智储储能检测与数据分析中心副经理孙鹏在报告中介绍,新源智储储能大集控智慧运营平台目前已接入百兆瓦级大型储能电站35座,总规模达5.3GWh。目前已自主掌握高精度电价预测,平均预测精准度达95%以上,能为场站提供中长期、现货、辅助服务交易等整体的报价方案,已在山东、河南、山西、江苏、广州、青海、甘肃等10省开展电站资产托管运营服务。丰富的实战应用经验历练了丰富的运维算法模型,铸就了高水平的运营团队,公司托管的山东沂水、微山储能电站常年位居山东现货收益的第一梯队。
数智化、智能化技术正深刻影响到世界科技和经济发展,党的二十大提出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一批新的增长引擎,加速发展数智经济。在此背景下,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赋能产业升级必将进一步推动新型储能科技创新工作。
中国能源研究会储能专业委员会顾问、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黄学杰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黄学杰主持此次会议。欧盟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讲席教授孙金华、中国能源研究会储能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常务副理事长俞振华、中国能源研究会储能专业委员会顾问王芝茗、上海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叶军、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机电院(华辰电控)副总工斯林军、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秘书长刘为等领导出席了会议。
此次论坛以“数智融合推动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围绕电化学储能安全防控、储能电池技术、新型主体与电力市场、规模化储能电站管理平台、构网型储能、智慧化运营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入探讨,为新型储能产业发展与数智化融合提供了宝贵的见解和思路。